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焦点 » 正文

为何在香港的课程中,IB课程成为主流国际课程选择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0-12-10   来源:亿米国际教育   作者:17722440938   浏览次数:70
核心提示:香港中小学、国际学校、副学士、大学、研究生、进修移民、优才移民请找亿米国际服务社黄老师17722440938(或搜索hkyimijiaoyu),14年香港升学服务经验,给你最合适的择校方案、面试指导、笔试培训,专业的择校服务保证您的孩子顺利入读心仪学校

  香港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与内地很多地方,因此有不少家庭选送孩子去香港读书,在去香港读书前,需要做好香港学校的选择与课程的选择,这些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升学方向,目前香港学生读的课程不外乎是DSE、IB、英国或美国学制。

  由于这些课程都是让学生为大学教育做好准备,它们之间的学术内容或多或少相似。今天我们来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种——IB课程,IB的独特之处是什么,为何近年会愈来愈流行呢?

  1、IB课程比较鼓励学生学术上的全面发展。IB学生必须修读第一语言、第二语言、科学、数学及一科人文科学。与其他课程相比,IB学生接触到的科目会较广。

  2、与其他学生相比,IB学生需要撰写更多的学术论文。首先,所有IB学生都需要写一篇4000字的学术论文,而这篇论文会决定45个分中的3分。此外,每个科目,学生都需要写额外的学术论文,占学科分数的20%。因此,来自IB的学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或写文章方面通常会更得心应手。

  3、IB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课外活动才能毕业。事实上,IB的其中一项毕业要求称为C(创意),A(行动),S(服务)。亦即是说学生需要做50小时与艺术有关的课外活动,50小时与运动有关的活动及50小时的志愿者服务

  由此可见,IB是一个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。

  香港国际学校五花八门,每个国际学校的课程也都不一样?有的是IB、A-level、SAT、AP、IGCSE,有的是加拿大BC省课程、美国本土课程、澳大利亚课程……它们的课程设置如何?难度如何?大学认可度如何?每种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孩子学习呢?

  目前亚洲地区的三大主流国际课程为IB课程、A-level课程、AP课程,下面亿米君来为您详细介绍IB课程的发展情况:

  1、IB现状

  由1968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的IBO组织管理、设计IB课程。目前全球146个国家的3,643所学校开设IB课程。

  2、课程设置

  我们通常所说的IB,主要指IB高中文凭课程(IBDP),针对16-19岁的高中生,学制为两年。此外,IBO文凭组织设置的还有IB小学(PYP,G1-5)和IB中学课程(MYP,G6-10),但被授予小学和初中课程的学校远少于授予IBDP的学校。

  所有IBDP文凭项目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,其中三个高等级,三个初等级,每门科目的最高分数为7分,再加上拓展论文(EE)和知识论文(TOK)的3分,IBDP的总分数为45分。

  IBDP的学生不仅文科,理科甚至艺术的专业课都要学习,还要有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各种论文和参加社会活动,所以IB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。

  3、课程难度

  虽然IB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很难,但就每一科目而言,IB是最简单的,因为IB知识非常具有系统性,统计表明,IB单科取得高分的比率比A-LEVEL高。

  4、评估方式

  学生考核有学校内部评估(InternalAssessment)和外部评估(External Assessment)两种。学完两年的高中课程,最后参加一次全球统一的考试,也就是所说的“外部评估”,每个科目一般有三个考卷,第一个考卷是选择题,第二个是问答题和实验题,最后一个考卷是选修内容。最后三个考卷正确率的百分比折算成7分、6分等成绩。

  5、大学申请认可度

  UBC曾经对IB大一新生和加拿大高中文凭大一新生做过对比分析,剑桥大学于2013年也对IB学生做过分析,一致认为IB学生的表现相对优于通过其他课程进入大学的表现。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IB学生,同时很多大学对IB学生实行学分奖励制度。

  6、适读学生

  IB适合优秀并善于管理利用时间的学生;适合学生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。想读IB课程的学生,尽量从小学开始。除非英语特别好,不建议学生初三中考毕业之后开始读IB课程。

  香港中小学、国际学校、副学士、大学、研究生、进修移民、优才移民请找亿米国际服务社黄老师17722440938(或搜索hkyimijiaoyu),14年香港升学服务经验,给你最合适的择校方案、面试指导、笔试培训,专业的择校服务保证您的孩子顺利入读心仪学校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xxxxxxx",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,热点产品深度分析!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
产品

登录 注册

快速发布采购